割包皮防愛滋 真Or假?
來源:網(wǎng)絡 時間:2020-04-01 17:35 咨詢專家
這份即將公布的科學研究論文,有可能完全改寫過往對艾滋病傳播的概念。撰寫該論文的作者是澳洲墨爾本大學的婦產(chǎn)科教授肖特。他和撰寫拍檔紹博是多年來對艾滋病研究甚有貢獻的科學家,兩人相信包皮是細菌入侵的理想溫床,成為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男性感染愛滋病的罪魁禍首。
他們舉出有「艾滋地帶」之稱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國家,某些地區(qū)的艾滋病感染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,另一些地方則只有百分之一,這種巨大差別明顯與流行割禮的風氣有關。紹博注意到這些不盛行割禮的艾滋地帶與艾滋病蔓延的速度成正比。他又判言這種關系比其他因素如濫交、重婚及其他性病還要強烈。
另外,二月份烏干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,很多離婚不愉快的夫婦中,有一人感染艾滋,另一人則沒有。未有割包皮的丈夫都會在三十個月後染上艾滋,而他們妻子則是呈陽性反應的帶病毒者。在非洲以外亦有類似的趨勢,割包皮比率較低的亞洲國家如泰國、印度及柬埔寨,感染艾滋病的機會比割包皮率較高的菲律賓、印尼及孟加拉高出十至五十倍。
肖特和紹博計畫將活性艾滋病毒置入新割除的包皮上,來進一步驗證他們的結(jié)論。肖特并非要鼓吹成年人割包皮,但如果他的研究能夠掀起割包皮的熱潮,他相信這可挽救下一代無辜受害者的生命,這總比耗資大量經(jīng)費來研究愛滋病疫苗來得實際。
本文內(nèi)容來自網(wǎng)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(nèi)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
快捷導航
/Direct
在線預約
/Online book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