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常規(guī)中哪幾項可以診斷貧血
來源:網絡 時間:2020-03-30 16:51 咨詢專家
一般情況下,血常規(guī)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,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、精確,因此常以Hb作為優(yōu)先的參考指標。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/升(女性小于 110克/升)為貧血。臨床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為4級:輕度,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/升;中度,Hb小于90克/升但大于60克/升;重度,Hb小于60克/升但大于30克/升;極度,Hb小于30克/升。
貧血又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。3個月以后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,可因生長發(fā)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,RBC與Hb較正常成人低 10%-20%;妊娠中、后期的孕婦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,可出現輕度貧血;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 RBC 與 Hb 含量下降,這些屬于生理性貧血,在臨床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,給予對癥治療可獲得改善。
產生病理性貧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
紅細胞生成減少。包括骨髓造血功能衰竭,如再生障礙性貧血、骨髓纖維化等伴發(fā)的貧血,或者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礙引起的貧血,如缺鐵性貧血、鐵粒幼細胞性貧血、葉酸及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貧血。
RBC破壞過多。由于紅細胞膜、酶遺傳性的缺陷或外來因素,造成RBC破壞過多導致的貧血,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、海洋性貧血、陣發(fā)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、異常血紅蛋白病、免疫性溶血性貧血,一些化學、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。
失血過多。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急性或慢性失血,如外傷、手術等所致的急性失血,消化道潰瘍、鉤蟲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貧血。還有各種慢性疾病或惡性病如慢性腎病、惡性腫瘤等也可致貧血,這一類貧血雖伴隨著有關疾病繼發(fā),但不可忽視,有些惡性疾病就是因為貧血的癥狀而被診斷出來。
紅細胞系統(tǒng)中還有以下幾項檢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:
紅細胞壓積(HCt,HCT,又稱紅細胞比積),是指在一定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與血漿體積的比值。各種原因如失水、大量血漿滲出等使血液濃縮,可使HCt增高;各種原因所致的貧血會使HCT減低。
紅細胞平均體積(MCV),表示每一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。正常人的MCV為80~100飛開(1飛升=10^-15升),MCV小于80飛升則紅細胞為小細胞,MCV大于100飛升為大細胞。無論大細胞還是小細胞,都表示貧血,只不過貧血的類型不同而已。
此外,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(MCH,即每個紅細胞內所含的Hb量)、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(MCHC,表示每升血液中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)、紅細胞平均直徑(MCD)、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(RDW)、紅細胞平均厚度(MCT)等的變化程度亦可反映不同的貧血類型。
本文內容來自網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!
快捷導航
/Direct
在線預約
/Online book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