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免费视频77_黄色网页久久精品_欧美亚洲日韩一久久网站_中文无码久久影视

主頁 > 全部科室 > 結石科 > 尿道結石 > 尿結石患者的飲與食

尿結石患者的飲與食

來源:網(wǎng)絡     時間:2020-04-12 11:09     咨詢專家

  尿結石是一種常見病、多發(fā)病,且發(fā)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勢,在我們宜賓地區(qū)尤其明顯。尿結石治愈后復發(fā)率高,4~5年后約有50 %的患者至少復發(fā)一次,原因是尿結石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,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與方法。

  一、治療原則

  治療尿路結石從兩方面考慮,一是治療原發(fā)病如代謝紊亂、感染或已存在的解剖因素;另一方面是處理結石的并發(fā)癥即梗阻,感染。最簡單而有效的是大量飲水,稀釋尿可延緩尿石生長及防止尿石再發(fā),有感染時大量飲水多可促進引流。

  改變尿pH也可防止結石復發(fā),胱胺酸更易溶于pH在7.5以上的尿液中,蘇打及枸櫞酸鈉可堿化尿液。別嘌呤醇口服可減少尿酸及2,8-雙羥腺嘌呤的產生,故對控制該類結石復發(fā)有效。

  既往手術適應證為:①結石過大,估計不能從尿路排出者;②伴發(fā)腎積水、感染,引致腎功能減退者;③經常發(fā)生嚴重疼痛及大量血尿,影響健康者;④急性梗阻性無尿或少尿;⑤經長期施用非手術療法無效者。

  科學已經證明古人云“病從口入”并不是無稽之談,對結石也是這樣,只要我們管好用好我們的嘴,將會大大降低尿結石的發(fā)生和復發(fā)率。

          二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

  1、增加飲水量 增加飲水是最廉價最有效的減少結石形成的方法,飲水量直接決定排尿量及尿飽和度,與尿石形成關系密切。飲水量不足,可使尿相對體積質量和尿石形成物的濃度都隨之增加,而增加飲水量,不僅尿相對體積質量、尿石形成物的濃度降低,而且促進尿石形成的因子也被稀釋,從而對尿石形成起到雙重防護作用。飲水量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~3000 mL為佳。由于夜晚尿液最易濃縮,每晚臨睡前亦應適度飲水,以防尿液濃縮,增加尿石形成的危險。

  2、調整飲用水成分 尿結石的發(fā)病與飲用水成分密切相關,流行病學調查已經證實飲用純凈水尿結石的發(fā)病率較低,采用磁化飲用水的方法防治尿結石也取得較好效果,因水磁化后草酸鈣、磷酸鈣等成石物質的溶解度增加,減少了結石發(fā)生、繼續(xù)生長的機會。此外飲用枸櫞酸化的飲料可以降低泌尿系結石發(fā)病率,而飲用磷酸化的碳酸氫鈉類飲料則相反。這些調整在我們一般的家庭都是可以實現(xiàn)的。

  3、調整飲食結構 以前由于經濟落后,人們進食葷菜的機會較少,小孩由于沒有足夠的營養(yǎng),膀胱結石發(fā)病率比較高。近幾十年隨著經濟的改善,膀胱結石發(fā)病的罕見,充分說明結石與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關系密切。高脂蛋白代謝可以增加腎對枸櫞酸鹽的重吸收,從而降低尿枸櫞酸濃度,因而增加鈣結晶形成的危險性,是尿路結石的病因。高脂蛋白還可以促使尿中草酸鹽的沉淀,導致或加速草酸鈣結石的形成。保證乳兒母乳喂養(yǎng),加強飲食營養(yǎng),可以預防營養(yǎng)不良性膀胱結石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的研究資料也表明,高鈣飲食可以降低腎結石的發(fā)生。高鹽飲食與低鹽飲食比較,尿結石的發(fā)生率與鈉鹽的攝入量呈正比,因此,尿結石患者一定要低鹽飲食。

  4、糾正內分泌紊亂 有些尿結石的發(fā)病與內分泌有關,臨床觀察表明,男性發(fā)病明顯高于女性,已經證實雄激素是其原因之一。動物實驗表明,雌性切除卵巢后,結石發(fā)病率明顯高于未切除者。由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痛風等原發(fā)病引發(fā)的尿結石,防治則以治療原發(fā)病為主。

  5、降低尿中成石物質的濃度 尿中鈣、草酸的濃度升高是含鈣尿石形成和復發(fā)的重要機制。降低尿鈣與草酸濃度可有效防治含鈣尿石。維生素B6 和芭蕉芯提取液都具有降低高草酸尿癥小鼠腎組織草酸含量,抑制腎組織草酸鈣結晶形成的作用。金錢草可保護腎臟的組織細胞,,降低腎臟尿鈣、草酸排泄而達到防石目的。噻嗪類利尿劑可增加尿量,降低尿鈣,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以防治尿石,但其副作用也比較多。低鹽飲食也可有效降低尿鈣。

標簽:一種患者結石

本文內容來自網(wǎng)絡整理,僅供參考。如有疑問,歡迎咨詢。

本文內容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

寮步院區(qū):東莞市寮步鎮(zhèn)基業(yè)中路8號    電話:0769-82311111

紅荔門診:東莞市寮步鎮(zhèn)紅荔路37號     電話:0769-82311111

網(wǎng)站備案:粵ICP備14047596號-9  Copyright © Dongguan Youhua hospital.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東莞友華醫(yī)院